2025-04-22 10:08:19 广药白云山
4月19日,第二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广药集团联合主办,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承办。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活动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推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汇聚了众多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小柴胡的传承与发展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
活动现场
从传承到产业化:
非遗也能成为“国潮单品”
广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洪进指出,小柴胡颗粒的转型正是广药集团整体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缩影。作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广药集团始终坚守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初心,通过数字化、科技化、国际化战略,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药集团建设了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能化生产车间、智慧药房和医药智慧物流中心,以数字化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同时,广药集团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以澳门为桥头堡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还成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多款产品,并推动王老吉等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程洪进介绍广药集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果
古方新生:
一味小柴胡,传承的不只是药方
“小柴胡颗粒源于东汉《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广药集团白云山光华公司副总经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蓉在座谈会上开门见山。光华公司作为小柴胡颗粒的生产企业,拥有113年的历史。近年来,光华公司通过搭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等举措,让这味“老药方”焕发出新生命。
马蓉分享光华公司传承创新小柴胡的经验
马蓉指出,“传承并不意味着原地踏步,小柴胡颗粒不是静止的配方,而是动态的文化。”这背后不仅有工艺传承,还有非遗活化、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系统工程。据悉,该技艺已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
刘魁立就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分享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就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魁立指出,中医药文化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承载着传统的生命观。他呼吁,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播,使其在新时代语境中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与国际影响力。
房书亭分享小柴胡在临床实践与公众健康领域的看法
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则强调,像小柴胡这样的经典方剂,不应只在实验室或生产线上“发光”,更应走入临床实践与公众健康领域。他建议加强方剂的现代研究,提升其临床数据支持与学术表达能力,为国际化发展夯实基础。
李赛美分享小柴胡在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的经验
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李赛美教授则从临床出发,分享了小柴胡在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的经验,并建议推动剂型优化与个性化用药创新,以更好满足现代患者需求。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柴胡制剂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药协会特聘副会长、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孙晓波强调要在深入挖掘小柴胡汤的历史厚重底蕴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化价值、临床价值挖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指出要重构千年古方价值、提升品牌价值、担当文化传承重任,答好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命题。仲景文化学者、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认为传承好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医圣经方,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好仲景文化。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从文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发展的角度强调要构建中医药文化创作-传播-产业生态链,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杨全柱、李晓东两位医药从业者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中医药非遗更是这一宝库中鲜活的部分。此次围绕小柴胡颗粒展开的讨论,既是一次传承经验的总结,也是一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头脑风暴,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广药集团将积极振兴中华老字号,继续以小柴胡等经典名方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现场合影
广药集团市场营销部部长,广州白云山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区志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等领导、专家出席座谈会并作研讨。